2025年7月20日,山东聊城东昌府区肯德基店内,多名老人占座乘凉却不消费的视频引发热议。画面中,老人们或聊天打牌,或躺椅睡觉,导致顾客无座可用。这一现象折射出国内公共空间供需矛盾与商业伦理的深层冲突。
商家困境:经营成本与人文关怀的拉锯
涉事肯德基店员表示:“最近天气热,很多老人吃完早饭就来乘凉,我们只能尽量沟通。”据测算,快餐店座位周转率直接影响营收,一个座位平均使用时间每增加10分钟,可能减少一次潜在消费。
社会反思:公共空间供给的结构性缺失
老人们扎堆肯德基,本质是公共纳凉场所不足的无奈选择。数据显示,国内一线城市每万名老人拥有的社区活动空间不足500平方米,远低于国际标准。
专家建议,可引导社区中心、图书馆等场所延长开放时间,或联合商家设立“爱心休息区”。例如,上海部分店在夏季开放空调区域,既提升品牌形象,又缓解矛盾。
平衡之道:规则与温情并存
解决此类问题需多方协作:
商家:在非高峰时段划定专用区域,张贴文明公约;
老人:避免长时间独占座位,减少喧哗与不文明行为;
社区:组织志愿者引导老人前往合适场所,提供凉茶等便民服务。
正如网友评论:“社会温度不只体现在空调房里,更在于彼此的理解与包容。”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